肯定与否定发刊的缘起
基督徒活在世上基本的责任,一面是遵行神的旨意,认识神的经纶,以致爱祂、事奉祂、敬拜祂,而活祂(加二20)、显大祂(腓一 20);另一面乃是将他所信的主并所信的信仰,向世人并神的教会解释说明,叫人明白、领略并接受。从使徒时代起,信徒就承受这託付,『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準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叁15) 教会两千年来神学的发展,正是此认知之确切说明。因此在每一个时代,神的儿女都有责任向後代清楚阐明其信仰与经历。虽然从某一面说,属灵的事只能向属灵的人解明(林前二11~14),理性在神圣奥祕的範围裏是无用武之地。但是用人所能理解的话将神超然的启示解释出来,却是信徒不能推託的责任。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化和语言,与人类的知识发生密切关係。有某一种的认识与启发,就产生某种的语言和文化。从一方面看,人类语言乃是其精神活动的发展。在信仰与神学上,这原则一样可以适用。神学乃是根据信仰与启示而形成的,当教会对神的经纶有更深、更广的认识,其所需要的辞彙与发表,当然需要相对的调整,用新的语言来发表新的文化。并且,在各时代并各人种中,人类的意识形态又有不同,因此要能说「明白的话」,就必须顾及环境与人事因素。为这缘故,神学的发表绝对不能是静态无变的。牠必须是继续往前不断更新的。这当然不是说神的话与真理本身有所改变,但对真理的认识与解释却是日新月异的。此原则为大体神学家所公认。当然自由派以此为话题,大加发挥,以致离题发展,偏离真理,是极大的错误。但是神学在已过的二十世纪以来的演变与更新,却是福音派、新正统派、并其他神学教派所公认的。
当然,凡是有解释的文字,就有误解的可能。这个问题是文字本身自存的一个问题。任何文字,都有其主观因素在内,同一句话,作者与读者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一个读者与另一个读者之间也有分别。此现象语言学与心理学已经探讨过。因此文字如何能作忠实的传递者,如何能使作者与读者领会一致,是所有从事文字工作者所必须正视的问题。在神学与真理的阐述上,也难免遇到同样的困难。举例来说,以「形态」一辞形容神圣叁一之分别,为历代以来争议的问题。初期教会为解释神圣叁一之分别,曾以不同比喻与辞彙解释之。当然没有一种解释是完全无漏的。撒伯流派认为以「形态」一辞说明叁一之分别,有其优点。事实上,父子灵的确有其不同「形态」之讲究。只是撒伯流等犯了一错误,就是以父子灵之不同「形态」为彼此排斥的。换句话说,有父的「形态」,就没有「子」与「灵」的形态。有「子」的形态,就不可能同时有「父」与「灵」的形态。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形态,此学说演变为「神格形态论」(Modalism);为初期教会的异端之一。自此以後,许多神学家对「形态」一字敬而远之。任何人一题起「形态」,则草率定之为形态论者。事实上在已过历史许多正统神学家,皆曾用「形态」一辞形容神圣叁一之分别1。但他们所说的显然不是形态论。故此,要认识一个人所讲的,不光要听见他所说的话,更要了解话背後之本意。一个人可能用「形态」一辞而不是形态论者,也有可能不用「形态」一辞而是形态论者。有修养与训练的神学家,自必须分辨此不同。
正因文字语言有产生误觉与误解之可能,就需要有责任性的解释与澄清。这些解释与澄清,就是不同神学的来源。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对任何一个神学学派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客观而公正的审核作者之本意,纔不至张冠李戴,乱点黑白。
发行本刊的目的,就是盼望能客观的、冷静的、广泛的、平衡的讨论基督教历史中各派之神学。包括在中国的教会与教会领袖中之神学。各派神学,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缺。我们盼望能将这些长短之处,一一讨论。当然在这过程中,不免也会批判笔者自身的神学立场。我们的目的,是求能有公正的讨论,并尽一切力量去理解,而不是误解任何的真理。
基督教来华两百年中,头一百年并未产生有影响力之神学人士。至本世纪上半叶,神兴起不少知名之教会领袖。然其影响力皆只限於东方。近半世纪以来,数位东方领袖为西方人士注意。其中在神学上引起波动者,则数倪柝声、李常受二人。虽然基督教界对此二位作者,各有褒贬。然无可置疑,其二人之著作已为研究近代基督教神学者屡屡讨论。此二位之神学立场在欧美近数十年来一直引起注意。然而在华人文字中,有对此路线深度之神学分析与介绍,尚不为多。本刊目标之一,乃让读者能更深一步了解分析倪、李二人著作,并以其著作与历代其他神学派别比较对话。
神学讨论另一个困难,就是所讨论的问题常不能大众化。一般信徒对神学命题不太熟识,认为比较玄祕。许多神学背景,与西方文化﹑语言﹑哲学发生密切关係。故对这些问题加以解释之际,又加上语言繙译之障,以致文字生涩,叫人十分难懂。神学家与哲学家又常不知不觉犯一通病,就是故作玄虚,明明一件简单的事,把牠讲成深奥难明。我们不盼望对任何一个问题太过幼稚化的处理,但是同时,不盼望所讲的话是一般爱主的人所不能懂的。故此本刊有一个目的与抱负,就是将难解难明的神学问题,儘量以大众读者所能了解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西方神学中,其实有很多深入研究的主题,是值得认识的。只因语言障碍,加上神学家有些不愿意迁就、不愿意通俗化的私心,以致许多属灵丰富束之高阁,甚至在某些神学家手中,成为曲解别人真理的分析工具,这是极其可惜的。我们盼望神学知识能大众化、普及化,叫更多信徒能对自己的信仰有更大的肯定与认识,提高信徒神学水準,叫基督的身体在属灵身量上有所增长。信徒在真理鑑别力上有所建立,就不至盲目跟从或盲目反对。
本刊将逐期专一介绍讨论神学上各个主题。在讨论过程中,将儘量介绍两千年来各家各派对该主题之立场与见地。本期创刊号专题讨论「真理的準则」,作为往後讨论之基础。自第二期起,将会分别分析神的经纶、叁一神、基督、灵、救恩、人论、教会、来世论,以及新耶路撒冷等题目。
愿神祝福这分微小的刊物,愿主的真理藉此得以发扬,主的身体因此得著造就,神的经纶藉此得以完成。阿们。 (余洁麟)
註1. 加帕多家(the Cappadocian)教父们大用modes of existence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