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

甚么是信仰的准则

信仰的准则经常出现在初期教会教父的著作中。它究竟指甚么?它与我们今日信徒的信仰有甚么切身的帮助?它与圣经有甚么相关?它与教会的历史和真理的发展有何牵连?

信仰,乃是照着神新约经纶1 之完全福音的内容,因此是客观的。真理,乃是信仰之内容的实际。保罗在提前三章十五节说,“…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这里的真理,是指照着神新约的经纶,在新约里所启示,关于基督与教会的真实事物。

真理这辞在希腊原文意‘实际(与虚空相对)、确实、真确、真实、真诚。它在新约中,指神圣经纶的一切实际,作神圣启示的内容,由神的话传输并揭示’2,而神圣话语所传输这神圣的实际,就是我们信仰的内容(弗一13,西一5,罗十17)。

教会是支持这一切实际的柱石,也是托住这一切实际的根基。一个在地方上的教会该是这样的建筑,托住、担负并见证基督与教会的真理-实际3。这里所指的,并非浅显的真理,就如实在或真实的事物;乃是独特的真理,就是按着神新约的经纶,关于基督与教会的深奥真理,也就是照着神的经纶而有之信仰的内容。

准则是甚么?准则的希腊文是kanon,指一个表面磨圆的直木条。木匠用它作工具(量度的竿),测定一块木头或石头的正确方向。文士也用它来作尺,它在拉丁文的繙译就是regula(意为尺、准则)。当代的美国学者布雷(Bray)说,古代的罗马人曾用regula来指律师为外行人所撰写律法的摘要。因此,regula在古罗马社会代表‘小心整理过,法律要点的声明’4。照原文直译‘信仰的准则’,就是‘信仰量度的竿’,或‘信仰的尺’(英文是canon of truth,拉丁文是regula fidei),或‘信仰的水平仪’。看这‘量度的竿’、‘尺’或‘水平仪’的意义,我们就明白它比喻的意义,是指‘尺度’、‘准则’5。根据‘信仰的准则’这句话,信仰与准则乃是同位语。因此,就希腊文文法说,准则就是信仰。同样,真理的准则,表明真理就是准则。

因此,信仰的准则,就是照着神新约的经纶,以教会为柱石和根基,关乎基督与教会之深奥真理的尺度与标准。今天,惟有圣经向我们揭示关乎神、人、神的经纶并宇宙等等的真理,要认识真理,就必须认识圣经。若没有圣经,就我们非但不知道自己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人生存的意义,更罔论对神的认识了。

注1. 经纶一字来自希腊文oikonomia,家庭律法,含分配意,指家庭行政,管理,引申为行政的安排(dispensation),计画(plan)或经纶(economy),在和合本圣经中,常繙成‘安排’(弗一10,三9)、‘职分’(西一25),或‘章程’(提前一4)。

注2. 李常受,新约圣经恢复本,台湾福音书房,1995,第七版,约壹一章六节注6

这本圣经,虽然摆在许多人手中,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圣经的主题,也不领会圣经的中心启示。因此,初期教会将信仰的准则与圣经并重。其后,历代的基督徒,多有以信经为其信仰的。信仰的准则与信经不同,信仰的准则乃是关乎信仰一般性的摘要,是信经的前身。信经乃是关乎信仰固定性的宣告,在下篇文章将会交代得更清楚。信仰的准则包含了圣经中一些基要的信仰,不完全含括圣经中所有的启示,因此,它并不能取代圣经。但它所含基要的真理,在对付异端上,有其贡献。认识它的内容,对提高基督徒神学的知识是有益的。同时知道它的优点与缺点,也叫我们清楚今日我们所该站的立场。

今日有些人坚持以初期教会的信经为真理的准则,并注重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我们的信仰,不是任何信经,或信仰的准则所能完全代表的,我们的信仰,乃是圣经全本六十六卷书。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或信经有其基要、可取之处,但它的缺点乃是它是不完全的,它缺乏许多圣经中关于三一神启示的点。因此,要透彻认识整本圣经的六十六卷书,才能完全明白我们信仰的内容。

初期教会的传统

记述的传统

当头一班使徒仍在地上的时候,众所承认的圣经就是今天的旧约,也就是主前四百年犹太人大会堂所承认的圣经。那时已有使徒们的书信在教会中流传着,但是,这些书信尚未被公认为圣经的一部分。

彼得在他的后书里,将保罗的著作摆在与旧约经书同等的地位上6,这是新约里使徒的著作头一次被称为圣经。

在第一、二世纪第一班使徒离世以后,有些确实曾和使徒们在一起过的教父们,就如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伊格那丢(Ignatius)、波利卡(Polycarp),在教导或写作时,逐渐拿使徒的教训作经书引用。随后,他们就编了一分书目,列出权威性的著作。这分书目渐渐的流传开来。

在早期的教会中,这分书目上所列的书卷,并不包含今日所有新约的二十七卷书。启示录和希伯来书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列在一些书目上。教父爱任纽在他的著作中曾引用保罗的书信二百零六次,但他没有一次冠上‘圣经说’这句话7。但毋庸置疑的,希伯来书以及其他保罗的书信,和启示录都是神的话,蕴藏着神圣的启示。没有这些书卷,神的话就不完全(西一25),整本圣经的启示,也没有一个终结了(启示录乃是所有圣经异象的终极大成)。初期教父们传述信仰准则之时,所用的圣经并不包含我们手中新约的每一卷书。

到了西元三六七年,亚他那修发表了头一分与今日新约相同的书目,书目上的二十七卷书就是新约圣经的正典(圣经的准则尺度)。但是定准新约的过程,却再花了一个半世纪漫长的时间。这本新约,就是教会记述的传统。

注6. 彼后三章十五至十六节

注7.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58

注8.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39

口述的传统

除了记述的传统,教会还有口述的传统,就是头班使徒们对教会公开的讲说,并未被收录在新约圣经里的。信仰的准则或真理的准则,乃是教会口述的传统。信仰的准则或真理的准则这两个名词,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常常出现。

马吉安派及智慧派

与初期教会之间争论的背景

要了解初期教会中信仰准则的意义,就必须认识初期教会的背景。在头几个世纪,教会主要面对的异端是马吉安派(Marcionites)与智慧派(Gnostics)。马吉安派来自一位有基督教背景的生意人马吉安,他不同意旧约的神与新约的耶稣基督是同一位,就完全拒绝旧约,并用一本修改过的路加福音,和十封修改过的保罗书信作他的圣经,产生早期教会的一个大异端。为此,早期的教父广用信仰的准则与他辩论。

教会所面对的第二个大异端乃是智慧派,因为它将异教的哲学搀进了使徒‘健康的教训’(译自希腊原文,和合本作‘正道’)里。智慧派相信,一切的物质都是邪恶的。因此,他们不接受任何牵涉肉身的真理:包括道成肉身、救赎和复活。智慧派也经常引经据典,但是他们的引据是曲解经文,违反经文本身正确的意思,以建立一套迷惑人的异端解经系统。不仅如此,他们还着迷的声称,他们拥有使徒们暗中的教导。

信仰的准则定义

初期教父们用‘真理的准则’或‘信仰的准则’,和马吉安派并智慧派人士争战的时候,指明一切的解经必须符合这个准则。

对于智慧派所宣称,他们拥有使徒暗中的教导。初期的教父们一再点出,包括真理的准则在内的使徒的教训,是使徒们公开的教导。使徒们不知道,或不传下全盘的启示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暗中的教导,绝不存在。

保罗在林前十五章三至八节所申述的,是圣经中信仰准则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基本的信仰。信仰的准则,也就是他信仰的摘要。类似这样的准则,初期的教父也写了不少,在一些教父的著作中可找到。对初期的教父来说,这准则具体陈明了基督徒信仰的重要原则。爱任纽说,准则清晰的描述出使徒信息的要旨,它是‘圣经所包含信息的浓缩’。8

特土良说,这准则乃是使徒教训的精华9。他看这准则是‘内含于耶稣基督启示,外显于使徒教训’的一组教训。针对早期智慧派文士之探研圣经,这位教父说,这准则‘给探研圣经设立限制。惟有不违反这个标准的探讨与发问,才是基督徒可以接受的’。它不是整本圣经,乃是给圣经教师所教导的事设立限制。换句话说,正如初期教父所指出的,正确的解经,必须根据使徒所接受并传下的教训,这就给圣经的解释设立了界限10。因为信仰的准则乃是使徒教训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当时能指出甚么是圣经正确的解释。就教父爱任纽来说,他的解经,不可能推出与真理的准则相异的结论。

简单的说,信仰的准则乃是一般的(generic)摘要,说出早期教会基督徒信仰的钥点。这一切关于信仰准则的见证,必须摆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才能正确的理解。那时,新约圣经‘准则化’(canonization)的过程尚未完成,不少关于三一神启示重大的点尚未列入。它的长短可有变化,措辞可有不同。它所题的,都是着重于三一神和祂的救恩。包括父神并祂的创造,子神在旧约的经纶和豫言,祂的出生、死、复活、升天,和祂再来时的审判,以及圣灵和教会。这些虽都是关于基督徒信仰的内容钥点,却很有伸缩性。特土良和爱任纽都留下数篇信仰的准则,或长或短,没有一篇和另一篇是完全相同的。

注11. B. Shelley, By What Authority, Eerdmans, 1965, p.99

注12.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41

以下两篇信仰的准则,一篇是出自爱任纽,一篇是出自特土良。

出自教父爱任纽信仰的准则

‘这就是我们信仰准则的规程,建筑的基础,和我们生活行动的稳固。…父神,非受造的、非物质的、不能看见的;一位神,万有的创造者-这是我们信仰的第一点。第二点乃是如此:神的话、神的儿子,基督耶稣我们的主,祂曾藉着众先知申言的形式,并父分赐的方法,向他们显现。藉着祂(就是话)万有曾被造;祂在这世代的末了,为要完全并收集万有,成了人中之人,能看得见且摸得着,为要把死废掉,将生命显明出来,并产生神与人之间完全的和好。第三点乃是,圣灵,众先知们藉祂说豫言,先祖们藉祂学习神的事物,同时义者藉祂被领进公义的道路。祂在这世代的末了,在新鲜的方式里,倾倒于全地人类的身上,将人更新以至于神。’

出自教父特土良信仰的准则

‘我们相信,当然有一位神,但祂照着我们称为经纶的神圣分赐,这一位神也有一个儿子,就是祂自己的话,祂从祂(注:父)而来,万有藉祂被造,无祂就无受造之物,(我们相信)儿子受父差遣进入那童女,并且由她而生,是人又是神,是人子又是神子,赐名耶稣基督;祂照经书所说的受了苦难,死了、埋葬,且被父复活,被收到天上,坐在父的右边,并会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就如祂所应许的,祂自父差来了圣灵,就是保惠师,圣化信入父、子和圣灵者的信心。’

信仰的准则,可试验信徒信仰的纯正性。真基督徒的信仰,必须符合信仰准则的度量11。信仰的准则与当时异端的教训划开界线。那时,马吉安派或智慧派人士,在真理的准则稍微量度之下就站立不住了。关于马吉安派不承认原本路加福音之事,教父们反驳,云,路加福音合乎真理的准则。在早期教父们用寓意和豫表解经,智慧派人士也用寓意解经的情形下,早期教父们点出,解经必须照着信仰的尺度。特土良在他一条准则中,指明神的一元性,就是耶稣与旧约弥赛亚的一元性。以及祂从马利亚怀胎之纯真人性的出生,和肉体的复活;这几点都是智慧派解经人士所不接受的。因此,这准则就清楚指明,他们并非真正的基督徒。在这尺度的量度之下,有纯正信仰的信徒,能立刻辨认出马吉安派或智慧派所引用的圣经错误,以及他们所建立之系统的荒谬。因此,信仰量度的尺既能测量解经的正确性,也能分辨信徒信仰的真伪。教父特土良说,一逾越这尺度,人就将自己从基督徒的团体中隔离了。

第三、四世纪信仰的准则

智慧派异端过去之后,信徒不再对引用圣经感到犹疑。教会因着不需要儆醒、争战,就发展为公式化的组织,教会之传统的根基就变得更广阔、更明确了。12

在这段时期,尺度或准则称为‘教会的准则’(ecclesiastical canon)或‘信仰的准则’。它仍是基督徒信仰钥点一类事上的摘要,可以测量基督徒信仰的真实性。革利免将‘教会的准则’定义为‘律法与先知和主来临时所传授之约的和谐一致’13。俄利根将‘信仰的准则’定义为‘基督徒目前所接受之信仰的躯干’。它能代表信仰全部的内容14。亚他那修没有直接用‘准则’,但他指明圣经的启示有其主旨(也就是别的教父所说的真理的准则),领略这个主旨,能防止信徒在信心上犹如船破。

准则包含了解经的原则。俄利根曾见证说,准则(尺度)显明圣经著者真正的用意。奥古斯丁见证说,真理的尺度能将不明白的经节予以解明。

信仰准则的终止与正式信经的兴起

在俄利根和革利免之后,‘信仰的准则’逐渐失去其卓越的地位。教会的礼拜仪式和正式的信经开始取代‘信仰的准则’。

我们在初期教会可以观察到信经渐渐公式化的趋势,像信仰的准则这类较不规则的摘要,到第三世纪初期就被比第一世纪末期更准确、更确定的纲要,并更固定的措辞替代了,例如尼西亚信经15。第四、五世纪的一位教父以比凡尼(Epiphanius),认为尼西亚信经乃是使徒信仰准则最高的表现。

教会的教训(传统)的堕落

教会的传统,起初是从使徒来的,且是相当的纯正。但头一班使徒们过去后,逐渐的,就有邪恶的事和邪恶的教训搀杂进来,包括许多异教的实行、异端的教条和恶事,以致这传统成了发酵的面,不再像原初那样纯正16。基督教里正统教训不正常的发展,就是主在马太十三章三十三节豫言的应验。那里有一个女人将面酵藏在三斗面内,直到全团都发了起来。酵在圣经里象征邪恶的事(林前五6,8)和邪恶的教训(太十六6,11~12)。‘面’是为作素祭(利二1),象征基督是神和人的食物。三斗乃是作一全餐所需的量17。女人在圣经中豫表教会(弗五23~32,林后十一2,约三29,启二一9)。照着历史和圣经的豫言 (启二18~19,启十七1~18),这把许多异教教训和实行,与有关基督的教训混在一起的教会就是罗马天主教18。这个女人就是罗马大公教会,在第六世纪完全成形。那激动路德马丁,叫他起来改教的,就是这使细面完全发酵的酵。

启示录十七章的大淫妇完全的描绘出这个情形-她有一切表征属神事物的金、宝石、珍珠,但她手中杯里所盛装的,却是亵渎与污秽。

对初期教会信仰准则之重视的再兴

不同的解经并分裂的繁增

过了初期的教会,信仰或真理的准则就不再受重视。经过了十多个世纪,直到路德改教时,早期教会信仰的准则再受重视,又成了研究、注意的对象。

注15.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Creeds, Longman Greenand Co., 1950, p.98

注16. 李常受, 新约圣经恢复本, 台湾福音书房, 1995, 第七版, 马太十三章三十三节注2

注17. 李常受, 新约圣经恢复本, 台湾福音书房, 1995, 第七版, 马太十三章三十三节注3

注18. 详确解释可见李常受, 马太福音生命读经,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86, 38篇下半, 启示录生命读经,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84, 51篇

那时许多圣经的真理逐渐被恢复。譬如,因信称义、长老治会、水浸、豫定等等。信徒因着看见真理,也逐渐有正确实行的恢复。在教会的问题上,改教领袖和他们的跟随者,离开了天主教,藉着各君主的帮助,

成立了国教。然后,因着对真理见解的不同、制度主张的不同,以及推崇伟人的不同,私立的教会就逐渐成立并繁增。

更正教‘惟独圣经’的立场,准许任何人研究和解释圣经,这和天主教的立场完全相背。按天主教的立场,平信徒不准解释圣经,一切解经权都操于裁断教训的权威机构(Magisterium)。改教运动者不承认这个权威,倒把解经的权利交回各人的手中。改教运动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明白圣经,自然的也包含对圣经的解释。改教者的宣告乃是‘圣经是我们信仰和实行的准则’。但因着人与人之间许多的不同,包括道德、文化、倾向的不同,所读出的圣经也就因人而异。

改教运动在解经方面的贡献是毁誉参半的。一面来说,教会在千年的黑暗中,因着圣经不再闭锁,得见曙光。许多蒙蔽的心思,藉着圣经的光照,再得开启,但是如此众多的教训,也叫基督徒不知何去何从。

我们的信仰,不是任何信经,乃是圣经全本六十六卷书。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或信经有其基要、可取之处,但它的缺点乃是,它是不完全的,它缺乏许多圣经中关于三一神启示的钥点。因此,要透彻认识整本圣经的六十六卷书,才能完全明白我们信仰的内容。

因着对圣经有不同的解释,各种不同的派别,相继成立。这些宗派虽然都承认神在基督里的救赎,但其解经各有各的特点,如本刊前言所题到的。这些不同的解释,有时彼此完全相反,如加尔文派的豫定论,和亚米纽主义的得救不定论。论到神的救恩,在圣经中有神主宰权柄豫定的这一面(徒十三48,帖后二13),也有人自由意志拣选的这一面(徒二38,40,约五40)。因着这似乎相反的真理,改教之后,产生了加尔文派(Calvinists)和亚米纽主义(Arminian)之间极大的争议。前者固执神主宰权柄豫定的一面,后者固执人自由意志拣选的一面,两者不能相容。但惟有同时接受这两面的真理,才是圣经健康的教训。一个信徒的得救,不仅神有祂主宰权柄的豫定,信徒也需用自由意志来拣选。

基督教各宗派,忽略了真理要有两面才能存在的事实,如同白昼要有黑夜来配合,一块饼要有两面方能存在。基督徒之间常因着忽略了真理两面的讲究,而陷入争议,产生了不和谐与分裂。这仅是许多争议中的一项,其余例子,不胜枚举。

更甚者,根据布雷(G. Bray)的著作,到了十八世纪,有些有思想的人厌倦各宗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即各宗派对真理的传讲彼此不相容而有的战争,开始诘问这些不同教训之系统的根基,就是圣经。他们更转向否定造物者的数学逻辑系统,以其为真理之源。这就是惟理主义的开始19,也是一班哲学家,对基督教分门别类之宗教战争的反应。

现代神学与高等批评学的扩增

因着惟理主义的浪潮,在神学上,现代神学逐渐兴起;在对圣经之内容、作者、著述时期等的批判上,高等批评学逐渐抬头。近代神学派看重人感性(非理性)的一面;高等批评学着重以研究普通文学作品的方式,研究、批判圣经作者、著述时间等等问题。因着高等批评学者不遗余力的批判,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他们手中的圣经已被评论得面目全非。一切基要的真理都被抹煞,一切不能用理性解释的事迹都被推翻。并且整个旧约历史,照他们的哲理(黑格尔哲学系统)重新改造,否认了圣经记述的权威与真实。

如同使徒保罗在林前三章十至十五节所说,神建筑的根基已建立,就是基督,但各人要谨慎如何在上面建造。若用金、银、宝石等贵重的材料,必得赏赐;但若用草、木、禾□等卑贱的材料,必被烧毁。惟理主义、新派神学、高等批评学(Higher criticism)等都是‘草木禾□’,是出于人天然的卑贱材料,不是出于神的贵重材料。

现代神学与高等批评学在许多地方极难分开,许多现代神学家在高等批评学上很有著述。如士来马赫著有对新约保罗书信的批评,他的批评打开了对保罗书信质疑、研判的大门。鲍尔是杜平根(Tubingen)学派的创始人,他以黑格尔哲学的观点,系统性的批判所有新约各卷。

因此,现代神学往下的发展,乃是否认新约书信里使徒教训的权柄,并将基督信仰的源头削减到只有四福音。有些学者且更进一步的题出理论,说,初期使徒曾歪曲主的话语。因此他们必须从所记载耶稣的话语中,找出祂真正的教训。这样极端的立场,将许多信徒导入歧途与错谬,以致人不把新约的本文当作神的话(谕言)20。这使得许多信徒失去信心,而另求出路。

对现代神学和高等批评学的反应

因着现代神学和高等批评学的发展,基督教本身产生出两个强烈的反应:一个是福音主义、基要主义,另一个是英国国教内的反应。头两项在本刊别处已有题及。本文要着重题到的,乃是英国国教如何反应,以带进对早期教父学研究的再兴。普西(E. B. Pucey)乃是十九世纪英格兰的神职人员。他注意到士来马赫现代神学的方向,深受警戒。但因他不能回到罗马天主教,就回到罗马天主教形成之前的初期教会避难。在这风浪中,英国国教有一批智力很强的学生,被他吸收到钻研教父神学的阵营中。他所吸引的学生包括:史威特(H.B. Swete)、普斯地及(G. L. Prestige)、开雷(J.N.D. Kelly)、赛勒斯(R. V. Sellers)、别滕生(H. Bettenson)、史第文生(J. Stevenson)、查得威(H. Chadwick)、滕诺(H. E. W. Turner)。由于他们的工作,对早期教会的尊敬得着了存留与延续。现代神学家房哈耐克(Von Harnack),在教会历史上原有一部代表现代神学的作品-‘教训的历史’。因着这批英国国教学者的工作,这部著作已被贬值,不再公认为严肃的学术作品。至于史威特、开雷、别滕生等人在早期教父方面的研究,至今仍被视为权威。21

信仰的准则与使徒教训的关系

使徒教训的由来

主在地上的时候,曾教导门徒许多的事,也告诉他们在祂复活之后,保惠师,就是圣灵,会教导他们更多事,并将一切祂曾告诉他们的事题醒他们。主有许多话要告诉他们,但他们担当不了,所以当实际的灵来时,祂会引导他们进入所有的真理(约十六12~15)。主在地上的生活与工作,由门徒们记载下来,形成四福音书,就是使徒的教训头一部分。主升天后,实际的灵在门徒们里面引导他们。所记下的书信,从使徒行传到启示录,是主更进一步的说话(谕言),也是使徒的教训。使徒的教训是神完全福音(罗一1~4)的内容,不是仅有新约的一部分,乃是包括新约的全部。

注19. Gerald Bray, Creeds, Councils and Christ,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P.16

注20. Gerald Bray, Creeds, Councils and Christ,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P.20

使徒的教训与虚构无稽之事、无穷的家谱,和律法的教训不同22。使徒的教训有中心,有内在的素质,就是神新约的经纶,也就是包罗万有、延展无限的基督。神新约的经纶,从神成肉身到终极完成于新耶路撒冷,乃是由基督丰满的职事所成就的。

信仰准则的亏缺

早期教父如爱任纽和特土良都说,信仰的准则(尺度)乃是来自使徒们,而使徒们是从主接受的。他们都将信仰的准则当作使徒所传下来,口述的传统。因为它没有记在任何书信里,在形式上,是与圣经独立的。在普西那些学者兴起前,许多学者不承认这些尺度的使徒性。但在细细研究之后,发现信仰的准则,切切的符合新约部分使徒们的教训和一些新约基要的真理。在初期的教会,它发挥了度量的作用,分辨了那些照着圣灵,正意的解经,和那些按着人的思想观念,歪曲的解经。它对辨别异端,保持初期教会的纯贞,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准则的内容,有些是重复新约使徒的教训,如‘祂已经把死废去,…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参提后一10)等等。

信仰的准则,乃是信经的前身。它虽然包含了一些基要的道理,是相当的正确;但它有它的缺点。第一,它与圣经比较起来,是不完全的。以信仰的准则作今日信徒真理的水准,是彀不上神今日的心意。早期教父写出这些准则时,启示录尚未被确认为圣经之一卷,另有数本书也在核定过程中。比方说,启示录中所题到的七灵,我们手中的几分信仰的准则,都没有题到。同时圣经所启示的耶稣的灵(徒十六7),赐生命的灵(罗八2),那灵(加五16),这些准则都只字不题。关于那灵,准则所用的字汇都是圣灵。但我们知道,圣灵的名称有祂启示上的用意。这名称首先用在神来为主耶稣豫备先锋施洗约翰和为祂豫备一个身体时;‘灵’乃是指神的本质,‘圣’乃是指神本质的属性。神的本质乃是圣别的。圣灵在新约中尚有其他的名称,譬如:耶稣的灵,耶稣基督的灵等等,各个都有其讲究与启示。同时子是带着父来(约一14,照希腊文,‘从’字意‘在旁边’,有‘同’意),子在地上时父与祂同在(约八16),祂与父是一(约十30),这些点,信仰的准则都没有题到。

注23. 可参考比较J. M Court. , 1979. Myth and History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Atlanta. C. Deutsch,1987. Transformation of Symbols: The New Jerusalem in Rv. 21,1-22,5.Zeitschrift fuer die neu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78:106-26. M. Rissi,1996.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An Exegetical Study of Revelation 19:11-22:15.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2nd ser.,23. Naperville,IL. Schuessler Fiorenza,E. 1972,Priester fur Gott. Neutestamentliche Abhandlungen 7. , Munster. William Barclay,‘The Revelation of John’,Vol. 2, rev .ed.,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Albert Barnes,‘Barnes' Notes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pp. 443-464.

第二,信仰的准则是有伸缩性的,它着重在坚持神格的三一,神格中有圣父,圣子和圣灵这三个身位。结果却使人有个错误的领会,就是神是三位,虽然这准则的说法并非如此。同时,这准则也没有说出神的三一是为着祂的分赐。

信仰的准则,乃是信经的前身。它虽然包含了一些基要的道理,是相当的正确;但它有它的缺点。第一,它与圣经比较起来,是不完全的。以信仰的准则作今日信徒真理的水准,是彀不上神今日的心意。

第三,在体裁上,准则与圣经也不同。准则几乎都是两极体的(dyadic)或三极体的(triadic)。两极体的准则论到父与子;三极体的准则:第一论到圣父,第二论到圣子,第三论到圣灵。但是圣经的体裁并非如此。研究圣经的学者,很难说出圣经的体裁是怎样的。

信仰的准则不能完全代表使徒的教训

神历代在祂教会中对圣经的开启,是一直往前的。旧约圣经虽在主前四百年就被犹太人的大会堂核定,然而但以理书二章大像的豫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弟兄会的教师们解开。启示录末了两章的新耶路撒冷,历代虽曾有人解释,但是它从未被完全的解明23。我们若限制自己于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这样的声明,就不能在神话语的启示上再往前,反把自己限制了。

信仰的准则在初期的教会中,虽有其测度异端的作用,但它不是圣经,绝不能取代圣经。正如神在历代教会中的启示是逐步往前的,信仰的准则绝不能取代对圣经完满的解释。因此今日我们真理的尺度,必须包括全本圣经,并且是正确解释过的全本圣经。虽然这两世纪有些学者重兴对早期教父神学的兴趣,但以那时真理的准则(或信仰准则)作今日真理准则,既不足以应付今日的需要,也不能达到全本圣经完整启示的标准。

关乎父与子、子与灵、灵与父、子的关系,圣经的启示是全面又丰富的。这启示的许多方面在信仰的准则中都没有题到:

一、父差遣子(约五24,30,36~38,十三20,十四24)。
二、父与子同来(约十七8)。
三、父在子里生活与工作(约十四10~11)。
四、父将祂所有的给子,因而具体化在子里面(约十六15,五43,五30,十四24,四34,西二9)。
五、父把子赐给我们(约三16)。
六、父同着子、藉着灵住在我们里面(约十四23,约壹三24,四13)。
七、子在父的名里来(约五43)。
八、子不仅与父同时存在,并且互相内住(约一1,八16,29,约十四10上,11上,十七21, 西二9)。
九、子与父是一(约十30,十七22)。
十、子因父活着(约六57)。
十一、子在父的名里并同着父作工(约十25,五17, 19)。
十二、子行父的意思(约六38)。
十三、子说父的话(约三34上,十四24,七16~17,十二49~50)。
十四、子寻求父的荣耀(约七18)。
十五、子彰显父(约十四7~9)。
十六、子差遣那灵从父并同父而来(约十五26,‘从’字在希腊文意为‘从…同…’,十六7)。
十七、子赐那灵给我们(约三34)。
十八、子藉着死与复活成为那灵(约二十19~23 ,林前十五45下,林后三17)。
十九、子是那灵同着父住在我们里面(约十四16~ 20,23,26)。
二十、 那灵是父答应子的求而赐给(约十四16)。
二十一、那灵在子的名里被父差来(约十四26)。
二十二、那灵从父并同父出来(约十五26,‘从’在原文为‘从…同…’)。
二十三、那灵领受子所有的,成为子的化身(约十六14~15)。
二十四 、 那灵与子同着父住在信徒里面(约十四17,23,罗八9~11,林后三17,约壹二23)。
二十五、那灵为子作见证,并且荣耀祂(约十五26,十六14)。
二十六、父、子、灵-是一位神(彼前一2,来一8,徒五3~4)。
二十七、整个神是灵(约四24)。

注24. 见李常受, 神圣三一的神圣分赐, Living Stream Ministry,1995, 页131-175
二十八、七灵是子的七眼(启五6)。24

以上这些点显出初期教会真理准则的亏缺。它们都是新约使徒的教训,但是早期信仰的准则都没有涵概。由此我们可清楚看见,早期教会信仰的准则不可作今时代真理的尺度,和我们全部信仰的内容。惟有全本圣经,包括所有新约使徒的教训,才是我们真理的准则。

结论

初期教会真理的尺度,乃是早期教父革利免、爱任纽、特土良所用的名词。保罗曾吩咐提摩太说,要作无亏的工人,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话(提后二15)。尺度乃是早期工匠所有的一种工具,用来测量物品的正直,以正直切划物品。因此,这真理的尺度,乃是用来测量解经的正确性。初期教会有马吉安派与智慧派歪曲神的话,滥随己意曲解圣经。教会真理的尺度,就是用来测出他们的解经是不是正直的属灵工具。

真理的尺度说出早期教会基督徒信仰的内容,它是信徒信仰的摘要,列出信仰的钥点。它的措辞不是固定的,长短与内容次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如前文已经证明的,它乃是一个一般性的摘要。在早期的教会里,可以测量一个教徒信心的真伪,将非信徒和信徒分别出来。

真理的准则是早期教会口述传统之一,含有新约的信仰内容,但不是一个具体固定的事,且不包括所有新约重大的启示。

神历代在祂教会中对圣经的开启,是一直往前的。启示录末了两章的新耶路撒冷,历代虽曾有人解释,但是它从未被完全的解明。我们若将自己限制于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这样的声明里,就不能在神话语的启示上再往前,反把自己限制了。

因着教会传统搀进了许多异教的教训与实行,改教运动把这些传统摆下。‘惟独圣经’和‘圣经是我们信仰与实行的尺度’是改教运动的口号。从路德马丁开始,改教的信徒就逐渐撇下各样的教训和遗传,回到圣经,以圣经为尺度,凡符合圣经的就留下,不合圣经的就抛弃。这样的行动不是一次的,乃是恢复多次并历经多时的。不是一人的,乃是经过许多基督肢体的努力才达到的。但更正教的回到圣经为准则并不绝对,也不完全。许多真理,只恢复一面。真理是有两面的,如同一块饼要有两面才能存在,一天也要有昼夜方能进展25。许多信徒在恢复真理上,只进到一面就停下了,不肯进一步接受另一面的真理。其实,惟有接受真理的两面,才会叫一个基督徒平衡、健康、正常、成长并成熟。

改教之后,因着对圣经的认识不彀清楚,以及人的肉体和天然,导致基督教分裂的繁增,以致纯理性主义逐渐抬头,甚至影响了神学和解经。现代神学与高等批评学这两个当代的产物,逐渐否定圣经的权威和使徒的教训。普西乃是带领首班神职人员和神学生尽力回到教父著作里避难的,这就兴起近代一批神学生,研究教父著作的复兴。初期教会信仰的准则,包含了许多基本正派的道理,但不包括圣经所有的启示,因此是不完全的。

圣经有六十六卷书。这六十六卷书的主旨乃是一体的。早期教父就承袭使徒的教训,清楚点出基督所有的职事都曾在旧约中以不同的方式说出。爱任纽说出旧约的律法和新约的恩典同是为着人类的益处,同为一位神所赐下的。特土良说,新约乃是旧约‘所包含事物的延续,如同成熟的果子乃是其种子的发展’。26就俄利根而言,旧约与新约有共同的教理,没有丝毫分别。但我们也看见信仰准则的缺欠。第一,它不包括所有新约使徒的教训,讲到三一神—父、子、灵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完全。第二,这些准则在强调神格中有圣父,圣子和圣灵这三个身位上是基要的,却使人有个错误的领会,就是神是三位的。第三,在体裁上,圣经自有一格,无法用准则取代。

今日我们站在教父们的肩头之上,对整本圣经看得更清楚,启示实行远超过初期的教会。整本圣经六十六卷书,有一个管制的异象,就是神新约的经纶。这经纶就是保罗吩咐提摩太,要嘱咐人所教导的(提前一3~4)。这经纶就是神在祂的三一里,要把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救赎、重生的人里面作他们的生命、供应与一切,以建造祂的教会,终极完成于新耶路撒冷。旧约的三十九卷书,乃是神永远经纶的豫表和豫言;新约乃是神永远经纶的实际和应验。今日基督徒建造教会,若是照着神永远的经纶,就是在基督这根基上,以金、银、宝石来建造。这样的工程必能耐得住火炼,那日也必得着赏赐。 (俞建霈)

注25. D.M. Panton, 神真理的两面, 见李常受, 台湾福音书房, 1979

注26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