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神论之偏差的根源

在神话语中所启示出来的三一神是既完全又平衡的。如果我们疏忽了,不接受这个最完满程度的神圣启示,就会导致所谓『三一神论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外表都披着看似合理的外貌:例如,系统化神圣的启示,因而使之被缩减;或是以世界的哲学搀溷神圣的启示,而将其败坏;也有照着人天然的性情选择性的接受神圣的启示,因而使之被误用;还有些极端强调片面的教训,因而使神圣的启示被扭曲;更有忽略了神圣启示重要的元素,因而使启示失去效力者。这些偏差,都应当被批判。

和系统化有关的偏差

一些专业的系统神学家(例如Oliver Buswell, Charles Hodge, Willian G. T. Shedd)常会题议说,系统神学虽然艰难,却是必须且有益的。他们声称,关于神圣三一的神圣启示必须先系统化,才能被人了解;并且系统化的结果,能带进信徒属灵的丰富。然而,这些系统神学家并未注意,这种系统化关于三一神之圣经真理的后果,却是偏差的真理。因此,这类的尝试注定会失败,因为他们所作的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试问,这样的一位三一神,这位实际的真理—又真又活的三一神自己—怎能被人系统化?因此,系统化的三一神学根本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甚麽是『系统神学』?底马勒斯特(Bruce A. Demarest)在《福音派神学辞典》(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中的定义是:『一种把宗教性的真理缩减成一种组织化之系统的尝试。』请注意在这定义中所用的几个辞:首先,『尝试』一辞,表示是一种不确定能否成功的试验或努力。而『缩减』一辞,照着它最原初的意义,表示在数量并程度上的缩减。『宗教性的真理』是指超自然的信仰,这是一般学者用来称呼神圣真理或启示性真理的用辞。『组织』一辞,表徵被组合,构成为一个形式化、阶级化的整体。而『系统』一辞,照着《美国传统辞典》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的定义,是『一套经过组织、彼此相关的思想或原则』。在这些用辞中,『缩减』这辞,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讨。事实上,缩减神圣三一的真理,实质上就是减少、降低这个真理。由这个角度来看,系统神学的确可能否认并缩减神圣三一真理中的部分内容。如果被否认或被缩减的,是有关三一神真理的重要部分时,其后果就特别严重了。

接着我们来看『系统化』一辞。根据底马勒斯特的定义,系统神学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组织化的系统。也就是说,系统神学家把神话语中,因神的怜悯而启示出来的宝贵真理,缩减成方便处理的小片段,然后再把它们形成一些见解、观念和教训的组织系统。因此,原本从神而来的启示,经过这一连串的缩减过程后,就把原有的启示,变质成为一种合人胃口的形态。这个产物,最能满足那些倾向建立系统的人。对这些系统神学家而言,缩减并变质的过程中,产生了易于处理的神学系统。但靠着主的恩典,我们应该只倾向于简单的照着圣经启示的方式来接受三一神的启示,而不是将其塑造成一种组织化的系统。

在此我们必须声明,在质疑构建神学系统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时,我们并非禁止基督徒认真并深刻的思考神话语中所启示的三一神。我们肯定,信徒需要操练运用更新的心思,来清明并清楚的思想神的话语。我们还必须热切的祷告,好为着得着属灵的领会。然而,使用我们心思来领会神圣的启示是一件事;用心思来缩减三一神的真理,使之成为组织系统化的教训,却是另一件截然不同的事。

为何组织化的三一神学系统偏离正轨?因为组织化的三一神学系统,和圣经中神启示祂自己的方式刚好相反。在认识真理的事上,我们必须注意一件明显的事实,就是在神话语中所启示出来的三一神,并非系统化的赐给我们。神并没有感动圣经的作者们,创作出系统神学。因此,神圣的启示,是『非系统』的,是许多作者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启示。因此,如果我们想要领会神圣启示的话语,我们所需要的,是神圣的光照,而不是一种出于人意又偏离正轨的神学系统。这就是为甚麽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没有为他的读者祷告,要他们将他在灵里所看见的启示,塑造成一种系统(弗三3~5)。反之,他警告他们,要对抗『错谬系统』(弗四14)。他的祷告是:『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赐给你们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你们充分的认识祂;光照你们的心眼』(弗一17~18上)。所以,我们怎能坚持系统化三一神的启示是必须的?根据保罗的嘱咐,要认识神圣的三一,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系统神学的课程,而是智慧和启示的灵。

圣经所启示的三一神是完整的,既有素质上的三一(Essential Trinity),也有经纶上的三一(Economical Trinity)。按着圣经来说,我们这位又真又活的神,是一又是三,这个在神格里的三,是彼此同时共存(coexistent),却又彼此互相内住(coinherent)。我们的神是不会改变的(immutable),又是经过过程的(processed);祂是超越的(transcendent),又是内住的(indwelling);祂主宰万有(sovereign),又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祂全然公义,又满了怜恤;祂是无限的伟大,却是我们属灵的气息、灵水和灵食。

如果依照系统神学家克拉克(Gordon H. Clark)的看法,这些真理都不过是『一些基本的材料。必须合乎逻辑的安排在一起,以形成一个人能理解的三一神论』(参见《Trinity 》p.8)。对克拉克或其他神学家而言,好像圣经的材料必须形成一种所谓『人可理解的教训』,并且这种教训才是使人能够明白真理惟一的路。但是不幸的,这种想法毫无圣经根据,是一件重大的错误。因为,圣经给我们的路是简单的相信并接受三一神的真理,而不是试着去系统化神话语中三一神的启示。郭维德(Robert Govett)在《真理的两面》这本书里也说,『把圣经的真理缩减成一个系统,然后再安排成一种理论,是完全不需要的。』

不只克拉克戈登,十九世纪着名的系统神学家贺智(Charles Hodge),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他辩称,『为甚麽我们不省一点麻烦,而简单的视神自己启示真理的方式为最合式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无法这样作。因为人类心思的构造,不得不系统化他所承认的真理…若不系统化,圣经读者将很难得到满足。因此,构建神学系统是必须的。关于这一点,教会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证明。历世历代并所有的宗派中,都有这类系统的产生』(参见《Systematic Theology》1:2)。我们认为,贺智宣称人类的心思常无可避免的形成神学系统,这话并无可责之处;因为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未经更新的天然心思必然有的现象。然而,我们认为,对经过更新的属灵心思而言,却不是这样(弗四23,罗十二2),因为经过更新的心思,能不系统化真理,就能接受神完整的神圣启示。贺智这种『信徒无法接受神合式启示出来真理』的主张,完全是谬论。我们能见证,靠着神的恩典,不以系统化的方式接受真理是可行的。我们相信,靠着神的恩典,信徒不需要照着宗教的传统,也不必顺从堕落、天然之心思的渴望,就能接受活的、生机的完整启示。因此,贺智所说『构建一个神学系统是必须的』,完全错误。

多马格利非(W. H. Griffith Thomas)就明白指出,『任何企图系统化基督教真理的努力,都是危险的,这种危险在一些系统神学家如阿奎那(Aquinas)和加尔文(Calvin)的钜着中履见不鲜。…「概括性」的基督教真理比较安全…。这种方式能防止教训变得食古不化、无法延伸、一成不变…。一种绝对、生硬的教训系统,既没有起伏,也无法修正 』(参见《The Principles of Theology》p.XXIV)。因此,系统化的三一神学根本就是没有必要的。

系统神学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系统神学家们所声称的『益处』,更值得严肃的批判。首先,依赖一种神学系统,会使信徒对真理的忠诚度打折扣。再者,委身于一种神学系统,更会拦阻人认识并接受神话语中的完整启示。一旦信徒站在某种神学立场上,他们研读圣经时,就会倾向一种特别的系统,并会把这种系统的思想读进神的话里面,继而使他们无法看见圣经真理的其他方面。神学系统成了他们读圣经时的一层帕子。例如,更正教系统神学家波特纳(Lorraine Boettner)就宣称,『基督教在更正教的信仰中,有最完满的表显。』他还辩称,『加尔文信仰五要点的架构』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的经文(《The Reformed Faith》p.24)。在新日内瓦研读版圣经《New Geneva Study Bible》中,竟更大胆的说,『要把更正派的光带到圣经里来』。所谓更正派的光,也就是加尔文神学。如此宣称圣经—一本是光之神的话—还需要从人造的神学系统加强亮光,实在是一件厚颜无耻的事。这岂不是说,圣经缺乏光,需要用加尔文神学的光来照亮?

另外,献身某种神学系统的人,可能会无法容忍另一方面他所未知的真理,就是把所有与自己系统不相合或不一致的叙述,当成是假的;并把那些和自己系统相合的,当作是真实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否定某些神圣启示的重要部分。于是,一个神学系统就会被看作和神的话语同等重要,甚至被视为比神的话语更重要。例如派克(J. I. Packer),他尝试要把更正派神学的光带到神的话语里,因此他不认识『人有灵』的真理,也拒绝圣经里关乎灵与魂的区别,并且辩称:『把人看成有灵、魂、体…导致一种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因此使属灵的看见(spiritual insight),和神学的思考(theological reflection)产生了分别』(参见《New Geneva Study Bible》p.10)。这个叙述不仅是错误的,也例证了把一个系统化的神学,强加在圣经里面的危险。他冒昧的把加尔文神学的『亮光』带到圣经里;而不是把神话语中的亮光,带到更正派神学里,实在令人感到悲哀。这就说明,对于一些神学系统的拥护者,系统神学可以被尊重到一个地步,甚至取代了神。当一个神学系统成为神的代替品时,这个系统就成为一个偶像。如果一个神学家爱他的系统,而不爱神自己;或爱他的系统过于爱神自己,这个神学家就是一个拜偶像者。使徒约翰曾说,『孩子们,你们要保守自己,远避偶像』(约壹五21)。在这里的偶像,表徵任何见解、观念、系统、思想等取代活神的事物。外邦的不信者,用木头或石头来凋塑偶像;而神学家则用思想和观念,来塑造偶像。派克自己也承认,『我们头脑里所造的偶像,与我们用手凋刻的偶像,同样真实的违犯了十诫中的第二条』(参见《Knowing God》p.47)。以神启示祂自己相反的方式来想像这一位神,就是在製造偶像。纵容我们对神的想像,就是敬拜我们自造的偶像。『所有推想出来、基于哲学理论、不照着圣经之启示的神学,都是谬误。…跟随神学领域里的想像,就是通往对神的无知,和敬拜偶像。』这个原则也同样的适用于系统化神话语中三一神的启示,这种系统化工作错误的代表神或代替神的实际。劳威廉(William Law)题到加尔文神学时说,『木头和泥土的偶像,会被教训的偶像代替。恩典、行为、拣选等项目,都会有其拥护者。因为他们各自护卫己见,因他们对圣经教训的意见,基督的身体就分裂了』(参见《The Power of the Spirit》,ed. Dave Hunt, p.28)。 

系统神学的另一『害处』,就是它激起对知识的欲望,而导致属灵的死亡。在创世记中,撒但对人第一个狡猾的诱惑,就是从蛇所发出的问题开始:『神岂是真说…』(创三1)。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说的一点不错,这是『第一个神学问题』,是撒但设计用来诱导人怀疑神的第一个问题,也激起人对知识的欲望,并使人远离这位渴望把自己分赐给人作生命的神。创世记第三章的悲剧,并非只是过去的历史,它随时都在重演。保罗就曾关心这个问题,他说,『我只怕你们的心思或被败坏,失去那向着基督的单纯和纯洁,就像蛇用诡诈诱骗了夏娃一样』(林后十一3)。此处经文的上下文清楚指明,这个败坏的因素出自宗教人士。他们背叛神,被撒但所利用,提供宗教思想给单纯的信徒,以致信徒从基督岔开,就是从他们的真丈夫被岔开。今天我们难道不是更容易被破坏吗?狡猾的撒但仍然继续使用宗教的思想,在信徒里面激起对宗教知识的欲望,而诱骗他们离开三一神的实际。劳威廉透视这一危机,他指出,『败坏、罪恶、死亡、和世界邪恶的事,已经入侵教会—基督的配偶,正如在乐园里,这些事侵入夏娃—亚当的配偶。这个侵入,是藉着相同的方式,并基于相同的原因—对知识的欲望…。这个对知识的欲望,是在每一个人里面之撒但的声音…。这个欲望执行了头一次的诱骗,现在又向信徒显示并推荐在乐园中美丽、智慧、自我中心的那棵树。这个对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爱,弄瞎人的心眼,使他无法看到,他正在吃同样的禁果,并使他无法远离其所带来之各种死亡,并对神的分离。因此,当所有聪明的创作家,人类理性的崇拜者,和宗教系统的拥护者,在渴望智慧的飢渴并引以为傲时,他对神圣的真理正产生严重的无知』(参见《The Power of the Spirit》 pp.52-53)。

更进一步来说,追求神学知识,可能使人依赖人类的理性,而非倚靠并运用信心。劳威廉评论说,『神并不是要求一种没有理性的信心…祂要求一种超越人类理性限度的信心。因此,在此有一个分界点,把人类分成信心和理性两种不同的种类。』我们是那种人?是信心的,还是理性的?我们是否局限在理性的范围里,还想运用我们的信心;或是我们愿意超越理性范围的界限?是让理性限制信心,还是让信心超越理性?藉着信心超越我们的理性,并非使我们成为一个不可理喻或不理性的人,这样的超越反而会使我们在属灵生命中,成为最正常的人。

新约圣经启示,神的经纶是在信仰里(提前一4);而神的启示是『本于信显示与信』(罗一17);奥祕之三一神的运行,是照着信(来十一)。那些为着执行神的经纶而与祂是一的人,会运用信心,来接受神话语中三一神的启示。而那些为着宗教兴趣而献身于研究系统神学的人,只会依赖他们的理性来系统化神话语中的神圣启示。我们相信,理性在建立系统神学的事上,当然是有帮助的;但『在属灵的领域里,却一点助益都没有,因为理性看不见,尝不到,摸不着,闻不到,也听不见关于神的灵的事』。因此,去推究关于神的事,并不等于真正的认识神。『以为在圣经的话中研究神等于认识神,就是以为研究食物等于接受食物一样。』虽然神学家研究神,但是信的人,依照约翰福音第六章的启示,却有分于在基督里作为灵粮和灵水的神。靠着神的恩典,我们要领会,『研究生命并无法把生命带给我们的魂,一个从圣经中推导出的宗教意见,也无法把福音的实际带进我们的生活中。』

还有,系统神学家常倾向于否定内住在我们里面三一神属灵、主观经历的实际和需要。我们从克拉克戈登的话,就可以看见这一危机。他说,『新约圣经确实教导基督和信徒互相内住。这就是说,基督和我们的心思是彼此贯穿的。藉着我们的思想并信入祂的教训,基督就内住在我们里面,并且我们也在祂里面…研读神学…就是一种基督徒的经历…与神亲密的交通包括有同样的主张,有同样的想法…。因此,同样的,与神亲近,就包括了知道神在想甚麽。那也就是说,知道了相当的神学』(参见《First John:A Commentary》p.120)。照着这类论调,基督徒的经历就等于是研究神学,亲近神不过是一种神学罢了。这种想法,早就被阿奎那的经历否定了。

系统神学大师阿奎那(Thomas Aquinas)晚年时,就曾为这种人生观悔改,并且领悟到与神之间必须要有活的、经历性的接触。在他死于希斯特西修道院前,这位『尽其一生来寻求认识神』的学者,跪下来祷告了一阵子,然后『向他的祕书雷吉那(Reginald)说,他在那跪下祷告的十五分钟内所学到的神学,远超他在许多钜着中所读到或写成的神学』(George Maloney,《 A Theology of Uncreated Energies》p.5)。他终其一生,只有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才享受到与三一神的联合。系统神学的执迷者岂不该早早觉悟?

神当然不愿意我们耗费一生,在没有任何对祂的经历和享受中来认识祂。照着圣经来看,神圣三一的三—父、子、和那灵—都在我们里面,为着我们在属灵的经历中来享受祂(弗四6,约十四20,西一27,林后十三5,约十四17)。神把祂自己启示为独一之三一神,并非让我们产生系统化三一神学,并从事无穷尽的辩论。相反的,神启示出祂自己的目的,是为着照着祂的经纶,来豫备一条使祂能分赐到我们里面的路。我们该用单纯的心,来接受整本圣经中关于三一神的启示。我们应该转向祂,向祂敞开,接受祂,经历祂,并享受祂作我们的生命和一切。

在《五旬节的实际》(The Pentecostal Reality)里,作者威廉(J. Rodman William)正确的指出,『我们所应关心的,应该是人们如何能被引导,进入那作为父、子和圣灵之三一神的实际里。这父、子和圣灵之三一神的实际是一件为着生命经历的事,而不是一个教导或教训给我们持守…。主託付我们「要去…将他们浸入」的目的,并不是要使初信者成为在神之外的人,而是要引导他们活在一种父、子、圣灵三一神的实际里…对早期的基督徒而言,…父、子、灵之神的叙述,并不只是一种教条,也不是一种为着得救而必须接受的深奥教训。反之,它乃是神的实际,为着要作到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的实际。它既不是信经,也不是神学…。它是在所有的神学之先…。因此,对于谈论神圣的三一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将它仅仅作为一种教训,而是拥抱这一种实际,叫我们能活出。』威廉正确的强调了对三一神的经历。在基督里的信徒不会只满意于对神客观的知识,更何况是没有生命的系统化三一神神学。反之,我们应该渴望得着三一神的实际,来充满、浸透、饱和我们的全人。为此,我们应当操练运用在神话语中的信心,并把我们自己向主敞开,使我们能够以主观的方式来经历祂。

我们还发现,把三一神的启示系统化的人常受到试探,想把三一神当作是一种疑问来解决,当作一个谜题来研究,而不是当作一个实际来享受。着名的教会历史学者薛夫(Philip Schaff)就曾题醒那些着迷于系统神学的人,『所有关于神圣事物的推论,都结束于一个奥祕(三一神)。一切人类的头脑、心思,都要在此奥祕之前,谦卑而敬重的屈膝』(参见《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3:671)。清教徒作家莱顿罗伯特(Robert Leighton)甚至更强调的说,『我始终觉得,我们必须要用最谦卑的信心和敬畏,接受并尊崇至圣之三一的奥祕。绝不该好奇的研究,或是用学者的优越感来质疑。对知识的自大野心,会使我们跌倒。然而藉着简单的信,我们得以復起,并且得以康健』(《Lectures and Addresses》p.126-127)。

综上所述,系统化神话语中三一神的启示,既是不必要,也是没有益处的。无论就着系统化的过程,或是系统化的结果而言,都有不少的缺陷并偏差。这清楚说出,关于认识神圣三一真理扎实、健康的路,就是简单的接受神话语中完全的神圣启示,并且在信和爱中来应用这个启示,照着神在祷告中,所赐与之智慧和启示的灵,在我们更新的心思里来领会这个启示(西一9),且在我们重生的灵里,活出这个启示,以完成神永远的定旨。

哲学所造成的偏差

当世上的哲学和神圣的启示搀溷在一起时,神圣三一的真理就会发生严重的偏差。所谓哲学,就是『以一种特别的观点对宇宙的解释』(Kenneth S. Kantzer),这也包括了『尝试将所有的知识系统化为一个和谐、一致的系统』(S. R. Obitts)。但问题是,这个观点、这种组合、并这个系统都是属世界,而不是从神来的(约壹二15~17)。『世界』是『在规律世界中之人类生活的总和,是远离神,与神隔离并且与神敌对的,而且是属于地上的事』(M. R. Vincent 《Word Study in the New Testament》)。这个世界的系统,是由世代的灵(Zeitgeist)所鼓动。这个世代的灵是『在所有时代中所流行、充斥的思想、意见、格言、考虑、希望、动机、目的等』 (Kenneth S. Wuest《In These Last Days》p.126)。因此,把世上的哲学和神圣的启示联结在一起,就是试图产生光和黑暗的交通,基督和彼列之间的和谐(林后六14~15)。这种交通与和谐是不可能的,因为神圣的启示和世上的哲学,既无法相容,也无法相合。

哲学与神圣启示的不相合,可见于新约圣经中;因『哲学』这个辞只出现过一次,且是用于负面的意义上。保罗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哲学,和虚空的欺骗,照着人的传统,照着世上的蒙学,不照着基督,把你们掳去』(西二8)。保罗关心的是,哲学可能被神的仇敌所利用,使信徒成为牺牲品,使他们被岔开,而成为战争中的掠物、战利品、或敌人的利益。保罗也说到哲学是『虚空的欺骗』。『虚空』这个辞的意思是空泛的真理,是徒劳无功、无结果的。『这个辞是用在一种不会成功,没有目的,并且徒然的事上』(参见Wuest《Colossians》p.200)。多马格立非也警告说,『自以为知道的知识是危险的,纯粹抽象的思想是虚空的』(参见《Studies in Colossians and Philemon》p.85)。保罗更强的说︰哲学就是虚空的欺骗,狡猾的诡辩,以及虚空、徒劳无益的推论,并不是照着基督。摩尔 (H. C. G. Moule)也说,『哲学原不在祂的道上,…不曾与祂有关联;也不以祂为源头,为道路,为结果,一切都不是祂。但不知为何,哲学竟敢将祂牵扯其中…。哲学採用它自己的原则,描绘出它自己的推论…然后再把神带进来…。这样的『基督』,是照着思想系统产生出来的…』(《Colossian and Philemon Studies》p.85)。事实上,没有一种哲学系统能真正照着基督,甚至连所谓的『基督教哲学』也不例外。我们若要持守一种哲学系统,就不能得着这位作为三一神具体化身的基督。我们无法兼容贰者。

基督徒的信仰,就是『那一次永远交付圣徒的信仰』(犹3)。信仰不是一种哲学,也不能与世上的哲学和谐一致。多马格立非说,『在现代思想里,大部分充满吸引人、蛊惑人的内容。然而一经察验,都不是照着基督。「是不是照着基督」是对各种运动、机构、和书籍的最佳试验。』神学家柯林布朗(Colin Brown)指明,把神圣的启示联于一种特别神学系统的危险,是在于『基督徒的信仰必须加以修改,才能使之与神学系统相合。有些事必须衍生,有些却必须被剪除或忽略』(《Philosophy and the Christian Faith》p.270)。皮诺克(Clark Pinnock)在他的着作里,坚持『启示的准则』(revelational norms)必须支配『任何并所有哲学的影响力』(《Perspectives on Evangelical Theology》, ed. Kenneth S. Kantzer and Stanley N. Gundry, p.42)。他又说到:『哲学的概念必须绝对的屈服于圣经的启示,否则会造成取代…。哲学抄袭圣经,与圣经教训相抗衡,甚至成为与神圣启示争竞的偶像…。如果我们真要使用哲学概念的话,让我们竭尽所能不去扭曲圣经。我们的准则必须是,让神是神(Let God be God)。』

如果我们让神是神,让所有的哲学思想都顺从神圣的启示,我们就会避免以下两个关于神圣三一真理的严重偏差:一、关于神的所是(God's being);二、关于神的成为(God's becoming)。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肯定以下两面圣经的真理︰一、三一神在祂的素质上,是不改变的 (immutable);二、三一神在经纶上,是经过过程的(processed)。

圣经所启示的三一神是不改变的(immutable)。所谓可改变的(mutable),是容易或倾向于改变、变更;在所是,或外表,或质量,或性质都能改变,一直改变或经常改变;因此,是无常、不稳定的。相反的,不改变的意思是不能改变或不倾向于改变。说三一神是不改变的,就是说祂在素质和性情上不倾向于改变,祂是不变更的,永不动摇的。雅各书一章十七节说:『一切美善的赐与、和各样完备的恩赐,都是从上头,从众光之父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变动,或转动的影儿。』希伯来书六章十七节也说到:『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对神而言,不改变的意思就是『在神并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不管是递增性的改变或是递减性的改变,不管是进化或是退化,不管是缩减或是发展,都是不可能的』(Augustus Strong《Systematic Theology》p.257)。贺智也说,『神在祂的素质和属性上,都是绝对不改变的一位。祂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祂也没有发展或自我进化之倾向。』当然,我们接受关于神之不改变的圣经真理,但我们却无法接受一种由神圣的启示和希腊哲学概念相溷一起而成的教训。皮诺克指出,这类教训是『从圣经的材料和哲学的材料相融合而成』,因此『是一个由神圣启示的元素以及人类理性元素的合成品』。这种合成品,结合了圣经的启示和以下两种令人无法接受的哲学观念:神是一位『不被推动的推动者』(unmoved mover),以及神是『没有情感的』(impassible)。我们要解释这两种哲学论调的误谬。

所谓神是『不被推动的推动者』,是源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观念。他凭自己的想像题出看法,认为神是宇宙中不具人位的第一因(impersonal First Cause),祂无法忍受这个不断变迁又不完美的世界。而神惟一认为完美的事,乃是神自己(Ronald N. Nash 《The Concept of God 》pp.20-21)。山达约翰(John Sander)告诉我们说,『亚里斯多德观念里之超越的神(Supreme God)…并不与其他东西产生任何关係。…因此,神向着世界是没有情感的,祂既不关心世人,对他们也没有感觉』(参见《The Openness of God》p.66)。这种谬论虽然题到神,却完全不是以圣经的意义来说到神的不改变。因此,他们所谓神是『没有情感』(impassibility)的,就是『神不能被受造之物的任何事物所改变,或在情感上被影响』(G. R. Lewis,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ed. Walter A. Elwell, p.553)。读者不难发现,『没有情感的神』的确是一种怪异的教训。在他们眼中,神并不经历忧伤、伤心或痛苦。面对圣经滔滔不绝的说到祂的爱、祂的忧愁,哲学中的神论却否定了神会被我们忧伤的感觉所摸着』(Pinnock《The Openness of God》p.118)。圣经所启示的活神,经过哲学的搀溷,变质成为一位静态的神。

由此可见,希腊哲学和圣经里神不变性的真理彼此搀溷,不但没有把我们引向更清明的结果,反而使我们更溷乱。那些原本想阐明神之所是的哲学家,反而冒犯祂的身位,并且远离了真正的神圣启示。在把神圣启示和世俗哲学溷合在一起的尝试里,『结果使圣经的教训变得扭曲,其产物亦成了一种令人厌烦的教训』(Pinnock《Process Theology》p.41)。这是神圣启示和属世哲学无法相容的鲜明例证。

另一个无法彼此相容的例证,是『进程神学家』(Process theologians)的例子。他们试图把圣经所启示之『神的成为』(God's becoming),和一种哲学系统结合,视神和宇宙同为不断往前、进化和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宇宙是继续不断演化的,而神被视为演化过程的一部分。这就产生了神是不断改变(Changing God)的观念。于是,神没有不变的性情,而是在世界里不断的改变、学习、发展。他们认为,神不是那位『我是那我是』的神,而是『我一直在变』(I am becoming)的神。拥护进程神学的纳许(Ronald N. Nash)辩解,『传统基督教所教导的神圣不变,现在已由改变之神的观念所取代…神确实经历了经过过程…。神得以完全是在过程中渐续达到的;神在继续不断的成长并发展中,才能达到完全。…神的确是从世界里得到一些东西;世界加了一些东西到神里面,不然神就会有所缺欠…。神有分一个永无止境改变的过程』 (Nash《 Process Theology》pp.16-18,20)。圣经明明启示不改变的神,却变成一个不断进化的神明(evolving deity)。

虽然进程神学似乎在解释属神的事,但他们所谓不断进化的神明,根本与圣经中所启示的三一神不合。在他们的神里面,找不到永远同时共存,并互相内住的三一—父、子和那灵。为了突破这种窘境,有些进程神学家便宣称,三一神的教训是『歪曲的源头、人为的把戏,它把神学带入一种不受欢迎的情形』(John Cobb and David Ray Griffin《Process Theology: An Introductory Exposition》p.109)。另有些人乾脆说,进程神学并没有兴趣去探讨神里面彼此的区别,免得有人以为进程神学与三神论观念有关。虽然进程神学家以避免成为三神论为理由,『但他们的观念却是形态论(modalistic)观念:即神是以三种或更多种的方式行动』(Donald G. Bloesch《Process Theology and Reformed Theology, in Process Theology》 ed. Nash p.42)。亨利卡尔(Carl F. H. Henry)因此警告,『进程神学家否认基督徒信仰中三一神的教训,否认了三一神的三个身位—父、子和圣灵—在一个神圣的素质里,永远存在并彼此同等』(参见《The Stunted God of Process Theology, in Process Theology》p.362)。

由以上二例我们可见,把哲学和启示搀溷在一起,产生了两个关于神圣三一极端严重的偏差—静态之神(Static God)的观念和进化之神(Evolving God)的观念。避免这些偏差的路,就是弃绝所有哲学的推论,并且接受圣经的真理,就是三一神一面是不改变的,一面却又是经过过程的。

照着圣经启示,三一神在祂的素质、属性、应许、和目的上是不改变的。神之不变的素质是无法改变的;并且到永远都一样。神启示出祂自己是那我是—永远存在,自我存在的一位(出三14)—说祂自己是昔是、今是、以后永是的那一位(启一4)。『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是祂没有存在的,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时间是祂停止存在的。神既不进化(evolved),亦不用成长(grown),也不必改进(improved)。祂今天所是的一切,也是祂已有的,并且是祂将一直有的』(Arthur W. Pink《The Attributes of God》p.37)。神永不改变的素质,是和诗篇一○二篇二十五至二十七节所说之会改变、会毁坏的受造之物相反的。神在祂的性质上是不改变的,受造之物在性质上是会改变的。神的应许是不会改变的。神并非反复无常,在祂并没有反复不定,不一致,或任意而行。因为神在祂的应许上是不变的,在祂并没有改变,或是转动的影儿。神不变的应许,是包括在希伯来书六章十八节所说的『不更改的事』里。不改变的神在祂的应许上,总是信守祂的话,并尊荣祂的约。神在祂的目的上也是不改变的。诗篇三十三篇十一节说:『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祂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这也由以赛亚书十四章二十四节的话得以证实:『万军之耶和华起誓,说,我怎样思想,必照样成就;我怎样定意,必照样成立。』此外,在以赛亚书其他地方说,『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赛四六9~10)。不管神的仇敌会如何阻挠,神在基督里所定意的(弗三11)必将成就。

虽然三一神是不改变的,但祂并非是静态、没有感觉的。『在许多最好的神学着作中常指出,神的不变是一种不动(inactivity),无穷无尽之休止。但这种观念,完全找不到任何圣经中的证明』(Buswell,p.52)。反而,圣经常把这位不改变的神,比喻成涌流的河水。在启示录二十二章一至二节,我们有一幅三一神不改变,却仍然活动的图画。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生命水的河。毫无疑问的,这道河是表徵涌流之神的那灵(约七37~39)。我们的神是活水的泉源(耶二13)。作为泉源的父是在子里面,而藉着耶稣基督的死而復活,神的儿子,就是活水,已经被释放出来(约十九34)。当我们凭着信心来就近主耶稣,信入祂(三15~16),并且喝祂所赐给我们的活水时(四14,七37),这活水就会在我们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入永远的生命。至终,它会成为活水的江河,从我们的最深处流出来(七38)。在永世里,那灵作为生命水的河,将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一面来说,涌流不断的水河表徵三一神的不变性;但另一面来说,水河的涌流,表徵三一神不止息、有力的行动,要把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所救赎的人里面,作他们永远的生命,和生命的供应。

因此,关于三一神的不改变性,在圣经里的神圣真理有两面的讲究。在神自己里面,祂是不改变的,因为祂的素质是不变的。祂的性情是无法转变的。祂永远不能比祂自己的所是多或少。然而,这位永远、不改变的三一神却已经在基督里,在时间里,经过了一个过程,为着把祂自己分赐到人里面,以完成祂永远的目的。不经过过程,三一神就无路可以进到人里面。

虽然这个过程牵涉了在时间里的一连串事件,但是它绝对没有牵涉到任何不改变之神素质上的改变。这是因为神的不变性是联于祂的所是(His Being),但神的经过过程却联于祂的成为(His becoming)。『圣经确实肯定了在神格里的成为(becoming)。但祂是用…祂自己的方法来经过过程,就是永远的话(Logos)成了肉体(约一14),藉着在成肉体时,穿上了人的性情,而成为神人』。因此,若要对神圣三一有平衡的认识,我们就需要既接受神不改变的所是,又接受祂经过过程的成为。要达到这平衡的认识,完全不需要进程神学的辅助。因为『在基督徒观点中的神圣成为(divine becoming)和古代希腊观念中抽象人位(abstract being)的成为,并现代进程神学中神性改变的神圣成为,是截然不同的』(Henery《 The Stunted God of Process Theology》p.369)。照着圣经,我们相信三一神的不改变性;照着圣经,我们也相信三一神在基督里,已经经过了一个过程,为了执行祂的经纶。

经过过程(process)这辞,意为渐进、彼此相关的步骤,藉此达成既定的目的或终点。在新约圣经中,我们有三一神所经过之过程各步骤完满、完整的启示。藉着成为肉体,三一神来成了一个人。藉着成肉体,神性(divinity)被带进了人性(humanity)里面,并且在神人耶稣基督的人位里,神性和人性调和在一起,而未失它们各别的性质。这位神人,完整的神和完全的人,在地上生活了三十三年半,在人性里彰显神。在这个过程的下一个步骤里,这位神人被钉死,祂的死是代替的死(substitutionary death),为着我们的救赎,并为着我们的重生,释放了神圣的生命。从一面来说,基督是带着骨和肉的身体復活(路二四36~39);但从另一面来说,祂成了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下)。至终,这位神人带着崇高的人性,升上高天至尊至大者的右边,这是祂所经过过程的最高点。在那里,祂登上宝座,并且成为万有的主和元首。虽然永远、不改变的神,在祂的素质或神格上并没有改变,并且也不可能改变,但现在有一位得着荣耀的人,在天上神的宝座上,施行运作神在宇宙中的行政。从以上这一切,我们可以看见在基督里三一神已经过过程。而现在这位经过过程,但不改变的一位,可以进到我们里面,作为包罗万有、赐生命的灵,来成为我们的生命,生命的供应,并我们的一切。

三一神已经经过了一个过程,为着来执行祂的经纶。这真理可由新约圣经中,用许多特定的辞来描绘永远的灵(来九 14)这件事所指明:耶稣的灵(徒十六7),基督的灵(罗八9),耶稣基督的灵(腓一19),生命的灵(罗八2),那灵(约七39,加三14,启二二17),并七灵(启一4)。照着希腊原文,约翰福音七章三十九节说,那时『还没有』那灵,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当然,这并不是说神的灵在永远里并未存在。它是表示,就着三一神所经过的过程而言,直到基督藉着祂的復活得着荣耀(路二四26)之前,都『还没有』作为耶稣基督包罗万有之灵的那灵。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认识神在祂的经纶里所经过的过程,并在其经典之作《基督的灵》这本书里陈明,照着圣经来看,我们必须肯定,神的灵—就是那永远存在神格里的一位—今天成为包罗万有耶稣基督的灵,进到信徒里面。我们若认识这件事,就会肯定三一神在素质上是不改变的,而在祂的经纶上却是经过过程的。

和人个性有关的偏差

有一次伊凡(Dr. Louis Evans Jr.)博士在普林斯顿神学院发表一篇演讲,题目叫作『我们的神学乃是我们的心理自传 (Psychobiographies)』。他的论文主要是说到,我们心理上的结构,会使我们倾向某一种特别的神学。因此,我们的神学很可能是我们个性(personality)上的一种反映。例如,一个孤芳自赏、离世独居的人,就可能倾向一种神学,是突显超越、在万有之上、令人无法接触的神。一个习于独裁专制的人,可能会喜欢一种神学,强调神是如何用祂的主权管治一切人与事。所以,人的主观、心理上的成分,可能与形成诸多不同的神学论点大有关係。神学家柏寇伟(G. C. Berkouwer)考虑过这件事:『虽然对圣经的不同解释都是诉诸同一处经节,但我们看见有许多不同并彼此排斥的解释。这就使得一些有心人士开始注意,在了解圣经的事上,是否受一种到处渗透似乎无法摧毁之主观主义(subjectivism)的影响?而此影响是否就是教会中各式各样信条(confessions)的根源?所有的人是不是从他个人所倾向的观点,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研读圣经?他们难道不是以他们的偏好,在有意间,或潜意识之下,选择性的解释圣经,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和系统』 (《Studies in Dogmatics: Holy Scripture》p.106)。

这种偏好(preference)和选择方式,经常是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个性(disposition)一辞表示『一个人意气、心情或癖性之倾向』;也含示『态度和习惯之倾向,与支配行为之反应的综合体(complex)』。因此,《韦氏大字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将它定义为『一个人对周遭生活习惯性的态度或心情』。当我们体会到个性『经常是整个人格中最顽强的部分』,并且是『对一切剧烈改变最缓慢的屈服』时,皮尔生 (A.T. Pierson)解释说,个性『直接的意义就是性格上的癖性,不管是摆在那一个方向,它都执着于某一特定的倾向(dispose)…它表达了一个天然的弯曲、倾向、或直接的反应』(《Godly Self-Control》p.31)。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他那完全天然、与生俱来、先天的部分,『也就是一个人最深处之所是。』进一步来说,我们的个性是受我们堕落和罪恶的天性所影响。因着认识这件事,皮尔生说,『性情之更新是众人都需要的。每一天然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均显出罪性的倾向,因此需要藉着恩典而有转变。』

我们要指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因为我们选择性的喜爱真理之某些方面,或倾向于某一些特别的神学信仰,就叫我们的个性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对神圣启示的观点和态度。如果这个性上的教义倾向没有被察验出来,就会导致偏差,而使我们步入歧途。

皮尔生指出:『无疑的,个性会影响到我们对真理的观点。不少教义上的分歧,都可以追溯到这个点;因为真理需要藉着人个性所组成的媒介(medium),才能被人看见。因着这个媒介,真理好像经过一面稜镜而被折射、扭曲,或有了色彩。一个武断、记仇、暴躁的人,会自然的将神的性情解释成独裁的、报冤仇的、和易怒的。他会从他天然个性幽暗的光中来看真理,而不知不觉把他观念里的神圣真理加上了色彩。』所以我们若要认识神的真理,我们就需要认识我们个性的影响,会不知不觉使我们走上歧途。

我们的个性会带进主观与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我们对神话语的了解,而在解释圣经的事上,叫我们误入歧途。强生(Cedric B. Johnson)专门探讨『在解经者身上主观领域(subjective world)的影响力』,在其《解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Biblical Interpretation)一书中主张,『神学立场之所以彼此冲突,部分是因为我们在面对一段文章时,不管是世俗的或是宗教的,都带着我们强烈主观的偏见(biases)…因我们透过个性的眼镜来看圣经,就时常把它曲解了。』因此,强生说,『藉着心思所显出的解经主观领域』,就扭曲了真理。因此,我们的主观领域,也就是我们的个性范围,就成了偏差的根源。

个性甚至使我们对神圣的真理,有意的加以选择。因着个性而有的偏见,一个信徒可能会按他的私意(self-will),来接受或拒绝神圣的启示。这事可在彼得后书二章一节里得到证明:原文为 αιρεσει 的希腊字,被繙成了『异端』(heresies);『异端』这个辞也出现在使徒行传五章十七节,十五章五节,二十四章五、十四节,二十六章五节,二十八章二十二节,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十九节和加拉太书五章二十节,以及提多书三章十节的形容词。韦恩 (W. E. Vine)对αιρεσει这个字的解释如下:『先是一种人的选择…然后成了一个意见,特别是一个强烈私意的意见,这个意见代替了对真理的顺从,而导致分裂和宗派的形成…这种错误的意见,经常是由个人的偏爱或顾到某种利益所产生出来的』(《An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p.217)。因此,阿福德(Henry Alford)将这个希腊字解释为『自我选择并和真理相背的教义』。

运用自我选择,并照着个性,选择性的接受真理,是背叛神,也是背叛祂的启示。作为忠信的信徒,我们需要对信仰有绝对的顺从。关于神所给的启示,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我们也不能只接受那些适合我们个性的,拒绝那些不合乎我们个性的。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选择。我们若是要认识神的真理,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否认,就是否认我们的个性,并其所有的倾向或爱好。

要否认我们的个性,就需要我们对基督的十字架有亲身实际的经历(罗六6,加二20)。既然偏差的根源(个性)是主观的,其解决之法(对十字架的经历)也必须是主观的。我们愈应用十字架到我们的个性上,我们就愈从个性的支配下得释放,并从这偏差的源头得拯救。

和走极端之异端有关的偏差

神话语中所启示出来的三一神,就祂的两面性(two-foldness)来说是平衡的。它且显示给我们,神是独一却又是三,就是父、子和那灵。因此,对神圣的三一而言,有两面的讲究:有一而三的一面,也有三而一的一面。若是过分的强调这两面的任何一面,走了极端,都会形成异端,扭曲了真理。形态论(modalism)是在『一』的这一面走了极端,而三神论(tritheism)则是在『三』这一面的极端。这两种极端对真理来说都是偏差,也都是异端。 

关于形态论,我们在本刊其他文中已有题及,为免重複,此处只就其名词方面作些解释。照着哲学的用法,形态(mode)是指一个东西所採用之外貌或是形状,或是内在实质之外表安排的方式。这个字的形容词『形态化』(modal),则专指与一件事物之实质或素质上有所区别的形态(mode)而言。形态论是一种神学上的教义,说父、子和圣灵并非是在神格里三个有区别的位格,这三者乃是指神所显出的三种行动上的形态或形状。根据形态论里的观念,父、子和圣灵并非同等,亦非永远彼此共存,互相内住,此三者只不过是神连续性的显现,或者是祂活动里三个暂时的形态而已。今天美国的独一神格灵恩派(Oneness Pentecostal)就是讲形态论,他们坚称父、子、圣灵并非在永远之神格里『真实、有分别、相等的persons,这三者只不过是一个神圣person暂时所採用的不同角色』(Gregory A. Boyd《Oneness Pentecostals and the Trinity》p.9)。

在初期教会中,最着名的形态论者就是撒伯流(Sabellius)。照着撒伯流派的观念,父、子和圣灵都是一,也是相同的;父、子和圣灵只是同一位神的三个名字,在不同的情况里,用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作为父,祂是创造者,主治者,也是赐律法者;而作为子,祂成了肉体,成为救赎者;而作为那灵,祂是重生者,也是圣别者。对撒伯流派而言,祂是独一且相同的神,独一且相同的神圣人位。这位神是以这些方式来行动,出现在连续且暂时的彰显里,并且这独一且相同的神,作为父、作为子、并作为那灵显出,但祂们从来不同时出现(Williston 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pp.69-70)。撒伯流派的基本思想,是神的独一性在三个启示的阶段中,展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而当祂完成了救赎之后,又重新回復到单一里。因此,对撒伯流派而言,三一并不是指着素质上的三一,即神内在所是上的三一,而只是在启示上是三一的(Schaff 2:581-583)。父、子和圣灵只不过是三个不同状态的称号;而在这不同的称号底下,这一位独一的神圣素质把祂自己启示出来 (J. F. Bethune-Baker《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p.105)。

撒伯流否认父、子和圣灵在神内在的所是里是永远的互相内住(eternally coexist),并坚称祂们三者不过是神暂时并连续性的显出。这说法违背了神话语中所启示的三一神:根据神对祂自己的启示,这位独一的神是永远的三一:就是父、子、圣灵都是神(彼前一2,弗一17,约一1,罗九5,来一8,徒五3,4),并且祂们都是永远的(赛九6,来一12,七3,九14),祂们也同时存在(约十四16~17,弗三14~17,林后十三14,林前十二4~6)。形态论走了『一』的极端,与神圣启示有严重的偏差,应该被拒绝。

而三神论(tritheism)则是与形态论相对的偏差,是一种强调『三』之极端的异端,也必须加以拒绝。三神论相信有三位神。这种信仰之所以产生,是当父、子、灵之间的区分被强调的过分了,或是当使用身位(person)这个辞之时,因人一般的观念含煳不清,或不精确的使用之下所产生的。

在菲罗普内(Johannes Philoponus)的教训之中,把父、子、灵之间的分别强调得太过。他认为在神格里的一个共同素质(common essence)中,有三个素质(three essences, R. S. Franks《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p.119)。今日有些教导坚持,在神格里有三个位格 (three personalities);并说父、子和那灵不仅有区别(distinct),并且是分开的(separate);更有些人相信神格是一个大家庭,由三个个别的成员所组成。这些人所持守的,与三神论者类似。拜士内(E. Calvin Beisner)提供了近代三神论倾向的一个明证,他说到『有一位神,而这位神是由三个个体(three individuals)所组成的一个所是』(参《God in Three Persons》p.24)。另外一个例证是『在神格里有三个分开且分别的身位(separate and distinct persons)』 (参见Paul E. Little《Know What You Believe》p.32)。说父、子和那灵是个别的个体(individuals),或说祂们是分开的(separate),意思是『使之分离』,或『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参见《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这是超过神圣的启示,并危险的接近一种三神论的教训。许多在教训上不是三神论者,却在骨子里是个三神论者。关于那些『在他们心中紧紧拥抱三神论错谬的人』,欧里欧特(Stuart Olyott)说:『许多基督徒,在他们心的深处,倾向于想到神在祂三的那面,过于在祂是一的一面』(参见《The Three are One》p.87)。所有形式的三神论都是圣经所定罪的,因为圣经清楚、加强并重複的说到神是独一的一位。

在神的创造中,平衡的原则是真实的。因此在神圣启示两面性的原则里,圣经也是平衡的。圣经远离了形态论和三神论的异端,而见证神是三而一,并且是一而三。在祂的素质上、经纶上、分赐上、并在我们对祂的经历上都是三一的。

不顾到神的经纶而有的偏差

我们已经指出,圣经启示无论在素质一面或是经纶一面,神都是三一的,神不只在其内在的所是上是三一的,也在祂的经纶上是三一的。 然而素质上的三一(essential Trinity),是指着三一神的素质,为着祂作为父、子和那灵的永远存在;而经纶上的三一 (economical Trinity)是指着为着执行神的经纶,在时期和步骤上的三一讲究。新约圣经的启示,非常强调在神圣经纶里的神圣三一。这表示在新约圣经中,三一神之所以被启示,主要是与祂的经纶有关。那些既不认识神的经纶,又不认识在祂经纶里的三一神,是注定要从神话语中对三一神的完整启示上偏离出去的。这种对三一神认识的偏差,通常会採取一种客观的方式,或将其视为神学难题,因而否认了神的分赐,也否认了信徒在神的分赐中对三一神的经历。有时候,这种偏差更走极端,溷淆了神经纶里之圣经启示,而倡导一种『进化为神』的思想。这是一种认为神格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增加的,所以人类是神的受造之物,以有分于神格的意义而言,是可以成为神,而成为受敬拜的对象。我们要说,这是一种悖谬的观念。

根据圣经的启示,三一神的分赐就是祂在基督里,把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救赎、并重生的人里面,来作他们的生命并一切,为着产生并建造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父是神圣生命的源头,而子是神圣生命的彰显,那灵是神圣生命的传输。当基督,就是神圣生命的具体化(约壹五11~12)被钉死时,祂『为我们捨命』(约壹三16),以便从祂里面释放神圣的生命。现在在復活里,祂作为赐生命的灵,把这个被释放出来的神圣生命,分赐到我们信徒里面,为着我们的重生,然后使我们逐渐在生命中长大,直到成熟(弗四13)。照着罗马书第八章,三一神是把祂自己作为生命,分赐到三部分的人里面,使我们的灵与魂成为生命,并分赐生命给我们必死的身体(罗八10,6,11)。藉着这奇妙的分赐,这一位今天『坐在神的右边』(西三1)之基督,就住在我们里面,作『我们的生命』(三4)。

三一神也把祂自己分赐到我们里面,作我们属灵的食物。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主耶稣-神的儿子,就是这位神自己,启示出祂自己是粮:真粮(约六32),神的粮(约六33),天上的粮(约六41,50),生命的粮(约六35,48),并活粮(约六51)。除非我们喫祂,否则我们就没有生命在我们里面(约六53);那就是说,我们没有祂作我们生命的供应。我们只有喫基督,才能活着。主亲口说,『喫我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六57)。喫主就是接受祂,消化祂,并吸收祂,使我们被祂所组成。这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神圣三一之分赐的结果。

此外,三一神也作为爱和恩典分赐祂自己。罗马书说到神的爱(罗八39),基督的爱(罗八35),和那灵的爱(罗十五 30)。这个爱,一点不差的就是三一神自己,已经分赐到我们里面。『因为神的爱已经藉着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现在我们应该相信『神在我们身上的爱』,并且要住在这位是爱的三一神里面(约壹四16)。

恩典,就像爱一样,也是三一神自己。新约圣经说到『全般恩典的神』(彼前五10),『主耶稣基督的恩』(林后十三14),『恩典之灵』(来十29)。恩典分赐给我们的事实,由保罗书信开头之『恩典归与你们』的片语所表明(罗一7,林前一3,林后一2,加一3,弗一2,腓一2,西一2,帖前一1,帖后一2)。对保罗而言,这个片语不仅是一种问候语,也是一种宣告的话。与我们的灵同在之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加六18,腓四23),叫我们的心得坚固(林后十三9),并成为我们够用的恩典(十二9)。当我们接受了『恩上加恩』(约一16),并且当这个恩典分赐到我们里面时,我们就成了神所要我们成为的:『然而因着神的恩,我成了我今天这个人』(林前十五10)。这是神的恩。三一神分赐到我们里面作恩典,成为我们里面的构成。

既然基督是三一神的具体化身,那麽当基督愈作到我们里面时,我们就愈被三一神充满、浸透、并饱和。保罗也写了关乎基督启示在我们里面(加一15, 16),基督活在我们里面(二20),基督成形在我们里面(四19),基督安家在我们里面(弗三17),基督在我们身上显大(腓一20),并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内(西三11)等话。那在其丰富上追测不尽,并在其度量上无法测量的基督,安家在我们心里,我们就被充满,并且『成为神一切的丰满』(弗三8,18~19)。

神圣三一的神圣分赐,会有一个荣耀的结果,就是教会,基督的身体,作三一神的团体彰显。在祂的经纶里,教会作为神的目标这件事,在新约圣经中不断的被启示出来。三一神作为生命分赐的结果,产生了基督的身体(罗十二4~5)。作为赐生命之灵而分赐予人之包罗万有的基督,现在与我们的灵成为一灵(林前十五45,六17),并产生了基督的身体,作为基督团体的彰显(林前十二12)。三一神分赐到信徒里面,产生了『教会是祂的身体,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的丰满』(弗一22~23)。父藉着祂的灵,用大能把我们加强到里面的人里,使基督能安家在我们心里的结果,就是产生教会,作为三一神的丰满和彰显。当三一神分赐到信徒里面,并且与信徒调和,结果就是在爱中把自己建造起来之基督的身体(四4~6,16)。因此,若要认识三一神,不仅需要认识作为永远存在的祂自己,还要认识启示在祂的经纶和分赐里,为了产生基督的身体,作为祂团体彰显的一位。若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祂,就是从偏差中得蒙拯救,并且回到对三一神纯淨、丰满、并完全的启示上。

作者:Ron Kangas    译者:宋高弘,王生台,翟兆平